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日治時期上池醫院外觀(照片提供:陳美妃)
1933年《嘉義市職業明細圖》印製上池醫院照片
上池醫院黃文陶醫師(資料來源:《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1937)
查看更多照片

上池醫院

108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昭和8年(1933)黃文陶醫師購置當時有「檨園」之稱的處所,並沿用先前執業的原醫院空間使用。晚年歇業後,將醫館土地捐作為市場使用,建築拆除,今已不復存在。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獲取醫學博士,前來嘉義開業
       
      黃文陶(1893-1970)醫師於光緒19年(1893)出生在彰化街市仔尾181番地。大正6年(1917)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第十六屆,同年進入臺中私立同仁醫院服務,隔年至虎尾郡西螺街開設「上池醫院」,服務西螺、虎尾、斗六等區域的病患。當時與家鄉在斗六,但於嘉義市開業的名醫張乃賡的姊姊張雀結婚。
       
      在西螺開業期間,他便計畫遠赴京都帝國大學深造醫學博士學位,後來毅然決然結束經營七年的醫院。當時醫學校畢業並不具備考取日本醫學博士學位的資格,因此於大正15年(1926)進入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原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於1922年改制)病理研究科,修補相關學分,隔年先到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擔任醫員,服務兩年後才進入專修科就學,歷經四年的時間,獲取醫學博士學位。
       
      據黃文陶醫師的兒子黃伯超的回憶,當年他年紀尚小,跟著父母在日本生活,他說道:
     
         我本來可以在日本唸小學提早入學,但生日差幾  
         天,沒多久就與父親一起回來臺北了,才回來唸
         小學,同學大部分都是日本人,臺灣人只有五
         位。


       黃文陶醫師獲得京都大學博士學位後,據黃伯超先生表示:

          猜想當時父親應該覺得若是還回去西螺開業就
          比較可惜了!也可能因為當時嘉義市比較發達
          的緣故,加上沒有朋友同學介紹,便於昭和8年
         (1933)選擇到嘉義市開業。


       
      到了二次大戰時期,黃伯超也回憶起當時黃文陶醫師的狀況及醫院的情景:
       
         當時我在做日軍的學徒兵,也有一些臺大同學,
         沒法念書都來當醫療兵,兵營在觀音山下面的五
         股,可以看的到美軍飛機丟炸彈  在臺北,父親
         可能因為年紀比較年長,所以沒有調去南洋。


      戰爭期間,常有飛彈破片炸入醫院內,黃文陶醫師仍留在醫院堅守崗位,因為是外科醫院的關係,所以在嘉義市遭受砲彈炸傷的病患,都會送至上池醫院救治。
       
      開業期間,黃文陶醫師除了忙醫院內的醫務外,家中常有很多親戚的小孩借住,也都受黃文陶醫師的照顧;此外,黃醫師喜好書寫漢詩,曾加入「鷗社」、「菼社」等詩社。熱心醫療服務,先後榮任嘉義醫會會長(1933-1939)及嘉義縣醫師公會理事長(1953-1958)。
       
      晚年黃文陶醫師年歲已高,最後不打算再開業了,據黃伯超回憶道:想說醫院鄰近東市場,尖峰時段繁忙的交通讓動線出入困難,於是就把這塊地作為市場使用,因此拆除以前的醫院棟、病室棟以及家厝。

家與醫空間的使用狀況
       
      當年的上池醫院只有單層,入口一進去是走廊,左邊是藥局,在過去是照X光室,藥房對面向內是醫師與護士用的餐廳;右邊是候診室,在過去就是診察室,診察室對面向外相隔走廊是手術室兼開刀房,另外一邊則是廁所。那時候病人一進來在藥局掛號,掛號後就到右邊的診察室,出來後再來藥局領藥,平常看診比較少客人來訪,有客人來都是在家厝那邊會客。
       
      當時藥局的旁邊有一間醫師公會租借的地,作為醫師公會辦公使用,詳細年代並不太確定,車伕更早之前也住在這邊;醫院與後方病房之間有個庭院,都是給病人使用,家裡的起居空間都在家厝那邊。
       
      家厝與醫院的入口,面臨中正路,各有一個大門,家厝這邊的大門比較少開,而家厝與大門之間有個防空壕,更早以前是游泳池,要給小孩玩水游泳的地方,戰爭開始後才改為防空壕,家厝與醫院之間以路相通。那時候在黃文陶家裡有很多親戚前來居住,人多到連吃飯都要分開,醫院那邊也有一個餐廳,供醫師與護士吃飯;家厝右邊是曬衣服的地方,可連結到家人使用的餐廳,最後面是廚房,家厝二樓是「靜香書室」,為黃文陶醫師的書房與臥室空間。
       
      黃文陶醫師喜好書寫漢詩、旅行、登山,特別喜好漢詩,而在自宅二樓住居空間,由黃文陶的好友詩人醫學士林臥雲(玉書)等贈匾並取名為「靜香書室」,如《竹崖文選》中,以「靜香」為冠首撰聯文共八對,分別是:

         靜中早悟玄機妙,香裏欣沾化雨多。
         靜中自悟肱三折,香外人懷杏一林。
         靜室數椽聊養性,香醪一盞且清心。
         靜物幾莖花已發,香風半縷蝶先知。
         靜室物如山谷寂,香閨人似水雲深。
         靜地半方書室靜,香雲一院檨花香。
         靜地築樓聊養性,香園種杏為生民。
         靜心精究回天術,香餌難鈎淡利人。
         
【註1】
 
上池醫院謝文彬醫師的口述
       
      根據曾在上池醫院服務過的謝文彬醫師口述:在上池醫院服務約七、八年,之後就到臺北發展。當時醫院裡面X光設備是由我來負責指導,主要的工作是做外科院長的助手,包括處理手術、治療傷口,其中有一個是黃文陶的女婿廖樹生,後來也是一名醫師。
       
      記得醫院大約三、四百坪,以前醫院是買別人的日式房子(根據名錄所載,先前這棟房子的主人是日本醫師丹下元則),出入口右側為內診室、治療室、手術室;左側為藥局、X光室、餐廳,病房在後面。回去臺北之後,我的堂兄弟黃世超跟黃英超負責醫院的醫務,是給黃文陶醫師訓練為醫師,以前有很多醫師夏天來實習,都從日本醫專回來實習。
       
      家厝以前是請西螺一個師傅來蓋的,以前二樓做住家的,一樓是做研究的檢查室,二樓是黃文陶醫師住的,後來才蓋左側的家厝,以前醫師朋友的小孩都有寄在這邊。病患來看診都先跟藥局說,好像也不用掛號,就直接去看了,看完就去藥局繳錢領藥,藥局那時候有開藥,如有急診就直接至診察室,有需要就到手術室。
       
      以前外科往診的經驗很少,有一次一個病患很嚴重,就幫他打針,並跟他一起回去,像現在的救護車一樣,如果有病患死在家裡,就負責代理去診斷屍體,像是現在的法醫一樣。
 
【註1】引自黃文陶所著《竹崖文選》,1967年出版,頁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