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行醫開啟臺灣現代醫療先河
嘉義市醫療的演變難以置身於臺灣整個醫療發展之外,追本溯源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臺灣的現代醫療發展肇始於1865年,當年5月28日英格蘭的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師(Dr. James L.Maxwell)等人自中國廈門乘船前來打狗(高雄),隨後來到臺南府城租到西門外看西街的民房,6月16日在此成立醫館兼禮拜堂開始行醫及傳道的工作,雖然初期遭遇挫折而離開臺南,然而也開啟了西方醫療在臺灣的推展。
1869 年 1 月馬雅各醫師自打狗返回臺南府城,在二老口街租用「許厝」公館作為醫館及傳教根據地,是為「新樓醫院」的前身。1879年1月14日安彼得醫師(Dr. Peter Anderson)到達臺南接任第三任院長,他主張積極培育臺灣本地醫療傳道人員,以彌補外籍醫療傳教士人力不足問題,並派遣他們前往各地教會進行醫療傳教的工作。其中嘉義教會的創會長老陳老英醫師(1859-1938)便師承安彼得,在其學成返鄉後於總爺街開設嘉義第一家西醫院―「英安堂」。
由於早期歐美醫師採學徒式的醫學教育來培養臺灣醫務人員,就算到了日治時期有了正式的醫學校後,仍沿用此制度相當久的時間才停止。然而因是非正規醫學校的教育訓練,他們在醫師考試及格後拿到的是「乙種醫師」執照,行醫有所限制,只能以「限地醫生」身分在醫師缺乏的地區行醫,其中陳老英便是在學徒式的醫學訓練下取得「限地醫生」執照,並在嘉義開業的第一人。
嘉義第一家公立醫院的誕生
若說歐美傳教醫師是將現代醫療觀念帶入臺灣的先行者,日本殖民政府則是現代醫療體系的奠基者。1895年6月,臺灣總督府在舉行「始政式」後第4天,就在臺北大稻埕創辦「大日本臺灣病院」,到了1899年3月則正式創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為臺灣培育眾多的醫務人才。
而嘉義第一家公立醫院則創立於1895年10月,日本政府派任沓掛龜太郎擔任臺南縣嘉義支廳診斷所所長一職,到了1898年6月更名為「臺灣總督府嘉義病院」,即為現今衛福部嘉義醫院的前身,過去雲嘉地區民眾多稱它為「嘉義大病院」,一百多年來嘉義醫院一直是嘉義地區西式醫療發展的重要指標,更是普及嘉義醫療系統的功臣。
一同尋訪嘉義市的老醫館
1906年,嘉義發生大地震,多數房屋與城牆在地震後傾頹,日本政府為了迅速完成嘉義街災後重建,選擇在原本繁華的區域施行市區改正計畫;再加上當時以振興產業,力求臺灣經濟上獨立的殖民政策下,阿里山森林事業與糖業等兩項高經濟產業蓬勃的發展。
隨後多次擴大市區改正計畫,各項公共設施進入嘉義市街,帶動嘉義經濟發展,吸引了無數民眾前來嘉義謀生,隨著人口增多,市區的醫館也同步變多,造就了嘉義醫生多的印象。透過《臺灣醫師名鑑》及其他相關文獻資料統計後發現嘉義市在日治時期已達近百家醫館在此開業,雖然歷經半世紀以上的歲月,大部分醫館早已湮滅在歷史洪流中,不過仍有部分老醫館幸運地被留存下來。
自民國106年(2017)起,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便開始著手進行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的「嘉義市懷舊百科」―老醫館的調查工作;民國107年(2018)持續執行「閱讀嘉義市老醫館計畫」;今年(2019)則延續多年來的基礎,透過文獻蒐集與田調方式撰寫了20家老醫館的故事,包含嘉義眼科、慈愛診所、林婦產科、諸峰醫院、仁壽醫院、向生醫院、英安堂醫院、侯內兒科、長春醫院、翁內科、再生堂醫院、張家庭醫學科、黃丙丁家庭醫學科、上池醫院、黃外科、永川中藥房、元生堂蔘藥房、種杏蔘藥行、勝安堂百草藥舖、福本百草舖等 15 家老醫館及5家老中藥行,對於建構嘉義市老醫館的資訊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老醫館及老中藥行主要指的是開業或執業距今達50年以上的醫館及中藥行,並且以創辦人及其傳承者的故事為撰寫重點。兩年來累積了40篇文章與圖像資料,也將透過網站的建立,同步把數位資訊上傳至網路供民眾閱讀查詢,相信有助於社會大眾認識嘉義市百年來老醫館發展的樣貌及當年醫師們看診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