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賴成熛醫師。(照片來源:《1966年醫師名鑑》)
旁邊的巷子可以窺見房屋側邊。(照片來源:Google街景圖,2014年三月)
進門可見醫院之匾額掛在牆上。(羅嘉華拍攝)
查看更多照片

德昌醫院

107年閱讀嘉義市老醫館
戰後初期由賴成熛醫師所創設,現已歇業,醫院空間與醫療相關設施仍保存完善。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賴成熛1920年出生於嘉義,日本岩手醫科大學畢業。其配偶為嘉義朴子第一代老醫師林瑞西之女,是位牙醫師。賴成熛醫師於1945年開設德昌醫院,主治內科、小兒科;早期有提供往診服務,秉持著為病人服務的理念,若病人不便前來醫院就診,賴成熛醫師便會騎著腳踏車前往診療,最遠距離甚至到過水上、中埔等地區。

       賴成熛醫師重視運動所帶來的好處,故在年輕時即有養成運動習慣,到了晚年,早上也會開車到蘭潭水庫運動,或是騎腳踏車到體育場散步慢跑。因此,賴醫師直到八十多歲時,身體還頗為硬朗,仍然持續為民眾看診。2015年,賴醫師在醫界服務已屆滿七十年。

       2017年賴成熛醫師過世,而其後代五位子女,三人為醫師、二人為藥師,仍皆在醫藥界服務。現今內部還完整保留診療室、藥局、候診區等空間,舊式病例櫃、藥品櫃與醫療相關用具也保存完善;臨民族路的前半段區域主要為看診使用空間,後半段區域則為私人使用空間。

       德昌醫院於1945年開業,是台灣漢人營造的建築,大量應用了日本的建築元素,因此帶有濃厚的東洋風。無論是斜屋頂採「寄棟造」(屋頂向四面傾斜),或牆面上的「南京下見」雨淋板(十九世紀中後,由美國傳入日本,再傳來台灣)。然而,對市民或病患來說,最醒目的是入口的門廊(「車寄」),也就是伸出主體建築,門口前暫時遮風避雨的亭子。

       門廊的涼亭由正面觀之,由左右兩根立柱支撐;然而,每根立柱其實是由三根細木柱排列而成,達到視覺鏤空的效果。三根細木圍塑出一個L型的轉角,底端用短木柵欄束起,最後落在磚造洗石子的基礎上。這樣的形式可能參考1907年落成的嘉義醫院,其木骨造(Timber Framing)鋪設雨淋板的洋風建築,有著樣式雷同的門廊,德昌醫院很可能參考了嘉義醫院的建築形態。除此之外,1939年成立的新高公學校(林森校區),也有同樣的木造門廊,但柱頭採用和風較為濃厚的斗拱(肘木)裝飾。光華路上的林眼科診所、長榮街192號的日本宿舍,同樣也使用了細木組合的門廊立柱。這對於木材豐富的嘉義,可說是方便應用且視覺雅致的門面裝飾。

       而附帶門廊的建築,就與市井核心的騎樓店面,有著截然不同的空間感覺。德昌醫院雖然鄰近街道,但是刻意退縮,與車水馬龍拉開距離,後方也有花園。這樣獨棟醫院不受街道喧囂影響,可讓病患與醫師家人享受較好的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