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行政院衛生署核准合法中藥商(陳俊文拍攝)
元生堂蔘藥房現況外觀照(陳俊文拍攝)
元生補湯外觀照(陳俊文拍攝)
查看更多照片

元生堂蔘藥房

108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民國50年代創辦人黃木全在吳鳳南路開業。第三代黃俊凱,將藥材搭配五行養生入料理,民國90年(2001)開設「元生補湯養身食補藥膳坊」。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元生堂老字號傳承三代
       
      元生堂創辦人為黃木全,出生於昭和年間,祖籍潮州汕頭,因為戰亂的緣故而移居臺灣。由於黃木全的妹婿家業是在嘉義經營中藥行,生意興隆,鼎盛時期店裡最多聘請四、五位中醫師。而他起初即是在妹婿家的店裡幫忙,耳濡目染下,也習得中藥技術。
       
      後來黃木全在民國五○年代自己開設元生堂蔘藥房,之所以會選擇在吳鳳南路開業,是因為這裡位於大河溝(今垂楊路)以南,雖然在當時屬於郊區,不過店前的這條馬路由於是戰備道路,位於白河中庄的裝甲師坦克車都會從此路開進嘉義市區,所以道路特別寬敞,後市看好。
       
      第二代為黃新河,民國38年(1949)出生,從小在店裡幫忙,子承衣缽,也承接店裡業務。元生堂從以前到現在,營業項目非常單純,主要是藥材販售;同家族的兄弟,創立了「十八銅人行氣散」、「鳥頭牌愛福好」等知名品牌,堂哥黃熙文則是漫畫家,將這些祖傳藥方融入文創元素。
       
      元生堂的第三代是黃俊凱,他自幼留學日本,細心考察日本國內對待傳統中藥的應用模式,由於中藥在日本被稱為「漢方」,某一部份是被歸類為民俗療法,應用層面極廣,包含將漢方入菜製作成藥膳、漢方美容、漢方瑜珈、漢方應用研習班等等,其中藥膳料理甚至還開設連鎖店,他也積極參與課程研習,並思索如何將家中的傳統中藥店轉型。

傳統蔘藥房轉型「元生補湯」
       
      他歸納整理元生堂蔘藥房內長期熱銷的十全大補帖、四物、何首烏等藥材,再搭配五行養生保健的概念融入料理之中,製作成藥膳食補,民國90年(2001)在聖馬爾定醫院附近開設了「元生補湯養身食補藥膳坊」。
       
      元生補湯自創立以來,便以食補為核心,研發出適合現代生活的補湯及各式養生餐點,以食物的五行功效為本,加入中藥材相輔相成,更重視食物的天然原味及味道上的創新,基底湯頭,不使用任何化學佐料,每一盅補湯,全都來自於十八種天然蔬果及魚乾、雞豬骨,二十四小時長時間慢火熬煮而來,待藥理入味後,適用於不同體質問題的食效補湯。
       
      藥膳起源於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在中醫、烹飪及營養等學理下,將中藥結合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料理成色、香、味、形的美食。元生補湯因為販售中藥與藥膳,因此店裡同時陳列餐飲與中藥房兩張執照,尤其餐飲的相關規範比中藥更嚴格,黃俊凱也用更嚴謹的標準對食材和中藥進行把關,將傳統中藥賦以「寓醫於食」的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借鏡
       
      相較於臺灣國內對待中藥的方式,因為醫藥法的規範,把中藥用西醫的框架加以規範,許多中藥和草藥必須有臨床實驗,甚至化學物質零檢出,才能夠販售,而這些傳統中藥和草藥,就是民間俗稱的的「水藥」,必須要用水熬煮,煎熬,濾渣,過濾後,才能服用,經過這些煎熬的過程,也完全地濾掉了草藥和中藥的野性,降低了副作用,但是過程就是繁瑣,因此坊間有些中藥行或草藥店有幫忙代客煎藥的服務。
       
      黃俊凱也感嘆道,中藥和草藥是中國千古以來的祖先智慧結晶,如今用發展百年的西醫與西藥的制度來規範中藥,仍有許多灰色地帶,模糊地無法完全概括,以他留學日本多年經驗,日本處理中藥的方式比臺灣更為繁瑣與嚴謹,針對醫療的部份,不但有將中藥種類分為三級,制定各種不同的檢驗標準,並嚴格限制可購買的場所。
       
      在醫療以外的部份,就屬於生理調養和身體保健的部份,可歸類為「漢方」,日本以中藥為體,生活為用,特別強調中藥材與生活上的相互應用,比如說中藥與飲食結合,就變成了「漢方藥膳」,日本國內也有全國性的飲食連鎖店,平日會特別開設相關推廣應用課程,讓家庭主婦可以來參與研習,回家就能實際運用在三餐,讓中藥生活化,這就是最好的推廣。
       
      中藥與草藥是從天然植物而來,其散發出的香氛具有紓壓與延緩疲勞的感覺,若將中藥香氛與美容或瑜珈互相結合,就發展出了「漢方美容」、「漢方瑜珈」可說是相得益彰,其他關於中藥漢方的各種應用,更是不勝枚舉。
       
      其實臺灣與日本對待中藥的態度相異,這或許跟民族性相關聯,筆者引述探討日本民族性的重要著作《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註1】,中文翻譯為《菊花與劍》,本書中的核心思維「適得其所」,也就是日本人對待任何事物,採取「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態度,先有法律,再去做事,也就是只要目標明確了,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再加上他們的高道德標準和自我要求甚高,因此許多法令規範的非常細膩縝密,不管是任何一種中藥材,因時因地,都可以找到相關對應的規範,沒有模糊灰色地帶,這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目前國內除科學中藥外,是經由規模的GMP製藥廠生產外,對於民間常用的中藥和草藥沒有非常明確的界定和規範,筆者根據這次訪談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中藥與草藥規範說明表1
中藥與草藥規範說明表2

【註1】《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受美國政府委託,為解決盟軍是否應該占領日本以及美國應該如何管理日本的問題,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對即將戰敗的日本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綜合報告,主要內容是分析了日本國民的性格。1946年該報告被作者整理成書出版,遂成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