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改建前的黃外科醫院(照片提供:黃文龍醫師)
新建的黃外科前棟落成(照片提供:黃文龍醫師)
拆除前外觀照(郭盈良拍攝)
查看更多照片

黃外科醫院

108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民國46年(1957)黃伯珍醫師於西榮街興建三層樓醫館建築,其子黃文龍醫師曾回來執業,民國81年(1992)在高雄開設「人生眼科診所」,至今定居高雄。現建築易手已拆除。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黃伯珍醫師在大正13年(1924)出生於朴子,嘉義中學畢業後,在當年激烈的考試競爭中脫穎而出,進入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就讀。二次大戰後,國府接收臺北帝大並改制為臺灣大學,民國39年(1950)黃醫師於臺大醫科畢業後,到省立嘉義醫院擔任外科醫師。在還沒等到有給職的住院醫師名額前,他曾加入鹽民巡邏隊,協助照護鹽民的健康,並在位於西榮街的租屋處兼職看診,才得以維持家計。

黃外科醫院的誕生
       
      民國43年(1954),由於國共關係緊張,位於金門馬祖的前線偶有衝突,需要專業人力提供醫療服務,黃醫師因而被徵召至金門的軍醫院擔任軍醫。從前線返鄉後不久,黃醫師便離開在省立嘉義醫院的職位,在家自行開業看診。民國46年(1957),黃醫師在西榮街租屋處旁購置土地,並自行監工興建三層樓的建築,設立「黃外科醫院」。
       
      該棟建築在黃伯珍夫婦於民國95年(2006)及民國107年(2018)相繼離世後易手,買主於民國108年(2019)初將建物拆除,書寫本文時已被夷為平地。據黃醫師三子、現於高雄執業眼科的黃文龍醫師回憶,該棟建築的一樓過去是父親的診間,二樓及三樓則作為他們一家的起居空間。後來,為了提供足夠的住院空間,以供病人術後療養,黃伯珍醫師便另於診所後方興建兩層樓高的病房。

      在民國75年(1986)前後,黃文龍醫師於高醫附設醫院擔任眼科總醫師的期間,由於院方醫療人力支援當年省立嘉義醫院,與同事輪流每三週至嘉義醫院看診。升做主治醫師後,黃文龍醫師更曾舉家自高雄搬回嘉義老家(黃外科醫院),每日通勤往返嘉義與高雄,並於夜間及週末在家中接受民眾的醫事諮詢。
       
      在這段期間裡,黃伯珍醫師也為黃文龍醫師在前後棟之間多興建一棟樓房,作為黃文龍醫師一家的起居及看診空間。黃文龍醫師一度欲返鄉提供醫療服務,但在短暫嘗試後因故放棄了返鄉服務的念頭。

不將行醫視做從商
       
      在黃外科做過「診療服務」的並不只是上述兩位醫師,還有黃伯珍醫師的配偶黃蔡玉珠女士。當年黃伯珍醫師被徵召至金門前線作軍醫服務,行前還特地為黃太太準備教材,傳授其普通醫療常識及應變措施,讓即使自己雖不在身旁,在必要時仍能繼續為病患服務。
       
      黃伯珍醫師於民國87年(1998)自醫職退休,在黃醫師的行醫生涯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民國五○年代(1961-1970)便開始在地方推行節育,廣為成年男性施作輸精管結紮手術,曾接受過其結紮手術的男性高達數千人。
       
      黃醫師曾為病患摘除重達二十五公斤的畸形肉瘤,並將之留存於診察室中,是黃家子女幼時最深刻的記憶。在黨國體制威權統治全臺的民國四○年代(1951-1960),黃醫師也不計省籍與族群的隔閡與政治上的敏感性,幾度免費為當時待遇微薄的外省籍軍公教人員提供醫療服務。
       
      黃醫師在執業時也秉持著「不將行醫視作從商」的原則,未曾向病人收取掛號費及保證金。他有一句名言:「醫生不能向銀行借錢!」稱經濟上的壓力會促使醫師向病患收費,或是為了有更多收益而發展出許多不必要的醫療行為。黃醫師認為這是違背良心的表現,卻是醫者難得的風範。

克己自學的醫界楷模
       
      性格恬靜平和、被家人視作擁有十足學者性格的黃伯珍醫師,在執刀服務的同時也積極自學以跟上當代的醫療知識進展,讓上門患者與家屬能得到最佳品質的醫療服務。因為其淵博的醫療知識,也被譽為「醫學活字典」。
       
      民國68年(1979),高雄市區發生美麗島事件,黃醫師在自醫學院畢業的三十多年後,起心動念參與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國家醫師檢覈考試。歷經幾次失敗後,黃醫師終於在五十七歲時通過考試。黃醫師做為醫學生時遭逢政治動盪而未果的夙願,終已完成。

      三十年的時光使得醫學及科學知識出現大幅進展,醫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的層次取代過往以解剖學與生理學掛帥的典範成為顯學。在離開醫學院多年的黃醫師透過購買新式醫學教科書與參考書,而得以通過考試,誠見其毅力與追求新知的上進精神。
       
      在基層提供醫療服務四十六年的黃醫師,執業生涯憑其醫術拯救無數病患性命。在某次對外演講中,黃醫師提到做為一個外科醫師最大的滿足感便在於「挽救一個生命、幫助一個家庭」。七十五歲退休後,黃醫師也在同年榮獲醫療奉獻獎,可謂實至名歸。

家庭生活與子女成就
       
      黃老醫師與夫人黃蔡玉珠女士結褵近六十年,在創業前期便相互扶持、攜手並進。在第八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上,黃醫師便與妻子一同上臺受獎,並在致詞時表示,妻子不只是自己的「牽手」,更是「打手」。黃夫人除了常做為醫師與病患間居中的溝通協調橋樑外,在醫療場域外的其他家庭事務也由夫人一手包辦,誠見黃醫師對夫人的依賴與信任。

      黃伯珍夫婦育有三男二女:除三子黃文龍醫師外,長男黃文欽醫師也在熊本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留在日本執業;次子黃文鴻則曾在衛生署(現衛生福利部前身)擔任政務要職多年,並轉任國立陽明大學執教;長女自幼罹病而終生臥床,年壽五十二而盡;次女黃齡瑤則在美國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定居洛杉磯。
       
      黃醫師與夫人在閒暇時也投入心力於藝術創作,累積不少繪畫作品。黃醫師一家均接受高等教育,在醫藥界外的各個領域均有多元面向的發展,在藝術領域亦多有所涉獵。黃家子女在黃老醫師身後所編輯的生平與行誼中,對於父母親用心的栽培與薰陶表示相當的感佩。這也是黃伯珍醫師在民國95年(2006)離世後,其風骨與精神得以留存人間的一種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