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仁武宮中刻有蔡則琛名字的壁雕。 來源:鄭乃文攝
蔡則琛於2001年當選模範父親。 來源:蔡榮茂
蔡則琛取得博士學位後收到的匾額。 來源:蔡榮茂
查看更多照片

蔡耳鼻咽喉科醫院

109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蔡耳鼻咽喉科醫院設於1946年,執業人蔡則琛醫師熱衷體育及社團參與,現由兒子蔡榮茂醫師繼承衣缽,開業迄今已逾七十載。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作者:蔡榮茂、汪彣臻

蔡耳鼻咽喉科醫院由蔡則琛醫師創立,原先在興中街木造的兩層樓祖厝開業,後於1950年喬遷至目前的中山路270號。1970年因中山路拓寬而拆除,次年重建成四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院內設有開刀房、病床、X光室和物理治療室等,設備相當齊全。至2016年,適逢開業70週年,進行內部整修,成為今日所見到的樣貌。

蔡則琛於1915年在嘉義出生,其家族擁有多塊田地,加上父親經營碾米廠,因此家境小康。蔡則琛在三兄弟當中排行老么,八歲就讀公學校(今崇文國小),十四歲由兩位在日本習醫的哥哥帶往日本,進入青山中學。由於日本教育重視體育,因此蔡則琛在日本時練就一手好球,還加入了網球校隊。

1933年中學畢業後,蔡則琛為了遵從病中的母親的期望,奉命回臺結婚;婚後考進東京醫專(今東京醫科大學),攻讀耳鼻喉科。1939年因二戰爆發而提早畢業,隨後在東京警察病院接受山田喜朗教授指導,而大兒子也在這時出生了。後來因為戰爭期間的生活條件不佳,太太又染肺癆,必須兼顧習醫與養家的他,決定在1943年搭船返臺,先後在臺大與鐵路病院任職。

蔡則琛醫師於1946年返回嘉義開業,當時白喉盛行,能治療白喉的盤尼西林也還未見世,因此白喉菌會佈滿患者咽喉氣管,引發呼吸困難。蔡醫師透過注射抗白喉血清,或緊急進行氣管切開手術,救回無數生命,但仍然有部份幼童因延誤治療導致回天乏術。蔡則琛回憶當年,半夜若是聽到鞭炮聲,睡夢中的家人心裡就知道又送走一位病逝的小孩了。

1958年,蔡則琛在蔡滋里教授與周德程教授的指導下,深入阿里山原住民山區,進行人類學研究,並於1960年完成論文,獲得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據市志描述,現今北榮街上的仁武廟也與蔡則琛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間歷史悠久的仁武宮,裡頭供奉的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相傳保生大帝在世時是醫生,所以有保佑人們平安健康的功能,且此廟又位居蔡家祖厝斜對面,因此蔡則琛每週都會帶孩子去參拜。然而,由於仁武宮已在此佇立三百多年,廟宇老舊破損,遂於1961年成立修建委員會,而蔡則琛醫師也列身委員之一,參與集資動土,重修前殿廟壁、廟頂,並建拜殿(中殿),於次年完成整修。廟裡的壁上浮雕描述了許多華陀濟世救人的典故,當中的捐贈者包含蔡則琛及其醫界同仁。

蔡則琛長年推動體育,熱心公益。於1959年創立嘉義國際獅子會,任會長的期間碰巧遇到白河大地震,他立馬發起賑災行動,協助受災戶重建家園;於1966年推動少棒運動,組醫師隊與崇文國小比賽,促使少棒蔚成風氣,也才有爾後以垂楊國小為主體的金龍少棒隊及七虎少棒,揚威美國威廉彼特奪冠回國,使嘉義成為少棒的搖籃。除此之外,1969年擔任第七屆嘉義醫師公會理事長的蔡則琛,對內為了減少對立,促進醫界的聯繫,舉辦國內旅遊團等活動;對外則化解醫療糾紛,北上開會,為同業爭取更完善的醫師福利。

七、八十歲時的蔡則琛,每天下午一點就會騎機車到嘉義學苑上課國文、英文課,從不曾缺席。此外,為防老人癡呆,他經常找人下棋,早上亦會到公園做早操。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的他,亦熱愛旅遊,四十年來遊遍全世界,遠至非洲與南美洲。

蔡則琛醫師於2008年仙逝。提及他的醫業生涯,屢屢受人稱讚敬業,就算半夜有病人求診,他也會特地起來看診。而到了晚年他也堅持不退休,揚言「要他退休就是要他等死。」連健保局也曾前來關切,但看他耳聰目明、身體健朗,老病患依舊指定要找他看診。

行醫一甲子,蔡則琛醫師積極服務社會的精神,以及他不服輸不認老的堅韌性格,使他生前獲頒無數獎項,其受人景仰的程度,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