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洪漢陽中醫師,民國52年(1963)1月25日攝於診所前(照片提供:洪吉隆)
洪有德中醫師,昭和10年(1935)10月2日攝於家廳門口(照片提供:洪吉隆)
洪漢陽中醫師參加民國46年(1957)中藥提煉講習班(照片提供:洪吉隆)
查看更多照片

種杏蔘藥行

108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種杏蔘藥行最早位於北門口一帶,後來才搬遷至嘉義城內的城隍廟正對面迄今。創辦人洪有德於光緒15年(1889)開業至今已是第四代經營。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種杏成林,家訓永傳
       
      蔘藥行最早於清末開業於北門口【註1】一帶開業,名字取名「種杏」,寓意種杏成林之意,相傳三國吳人董奉隱居廬山,為人治病不收錢,僅要求重病治癒者,植杏樹五株,輕者一株,數年後得杏樹十餘萬株,蔚然成林,原文章可見《太平廣記•卷十二•董奉》,後世便以「杏林」指醫學界,於是也就以此命名為店名,後來搬遷至嘉義城內的大街【註2】,就在城隍廟正對面,原本是木造平房。
       
      民國77年(1988),吳鳳北路進行拓寬,城隍廟拆除戲臺,也拆除蔘藥房的木造街屋後,在整地時,發現地基是清朝的地磚,而且還有當年渡海來臺的壓艙石,充當門楣,原來在清朝時期,城隍廟對面為太子太保王得祿家族所世居之地,目前都不復存,僅保存下幾塊沒有破碎的地磚,予以保留,然後興建鋼筋水泥透天厝,也變成現今的模樣,其有家訓流傳至今:
     
          
         百年醫道傳薪火,四代藥理承新知,
         方劑為伍千變智,本草為群救生靈,
         醫林浩瀚普眾生,藥食同源拯饑病,
         丹膏丸散遵法製,虛實寒熱辨分明。


      種杏蔘藥行雖是傳統中藥,但卻有現代醫學的觀念,其經營方針與時俱進:
     
         醫者有起沈疴,以救惡疾之心,
         藥者有護蒼生,以衛眾靈之情,
         深耕預防醫學,提高優質生活。


      由於種杏蔘藥行歷史悠久,目前經營者為第四代洪吉隆先生,許多珍貴的照片和文獻資料,都是由其熱心提供和協助,其創辦人及歷代經營者有:
 
【第一代】洪有德

生於咸豐11年(1861),自幼學習辨症論治歧黃之術,於光緒15年(1889)在北門口一帶開業,專研內科、眼科、婦科及煉丹術,時下小有名氣,採藥、往診頻繁,患者尊稱為「有德仙」。

【第二代】洪漢陽

明治42年(1909)出生,為洪有德第八子,尚有七位兄長及二位姊姊,自幼跟隨父親身旁,苦讀醫書,熟習藥材,勤做臨床和比對的研究。

民國34年(1945)第一代創辦人洪有德仙逝後,享年八十五年,洪漢陽傳承家業,當時以婦科和眼科聞名,大家尊稱其「來優仔仙」。直到民國39年(1950),考取中醫師執照後,改名為「種杏中醫診所」,而好友林文先生,專精傷科和蛇毒診療,也時常交換心得,後又結識劉玉柱先生,專研傷科,使其往後的治療開藥受益良多,也更多元。

早年在診所大門櫃檯上放置了一隻老鷹標本,寓意每個病患透過診治後,都能擁有像鷹眼這般銳利眼力,能看高望遠,當年許多嘉義鄉下的病患,也都口耳相傳,專程進城,指名要去城隍廟對面,有老鷹的那間中醫診所看診,治療眼疾。

【第三代】洪金興

昭和12年(1937)出生,自幼與中藥材為伍,練就一身對中藥材辨別、藥性歸經、丹藥提煉及藥膏製程的好技術,自身苦讀中醫書籍,於民國62年(1973)考取中醫師執照,繼承醫藥世家,本著「藥有君臣千變智,醫無貧富一般心」的行醫濟世理念,遵循法製的家訓,以科學中藥調劑和中藥材調配來傳承家業。

【第四代】洪吉隆

民國51年(1962)出生,自幼跟隨祖父和父親從事中藥材炮製,體驗丹、膏、丸、散的製作過程,傳承中醫醫藥世家傳統的炮製和煉丹的基礎功夫。

民國76年(1987),參加中醫師檢定合格。

民國85年(1996),參加中藥培訓班第一期畢業。

民國87年,參加中國醫藥學院舉辦的中藥炮製製成研習班結業。

民國92年(2003),第三代洪金興過世,中醫診所也改為蔘藥行。

以往想要取得中醫師資格有兩種管道,一是參加中醫師檢定考試及格,再參加特考,兩階段考試通過後,獲中醫師資格;另一則是中醫本科畢業後考中醫高考及格。前者一直被視為非中醫系畢業、以自修或學徒制出身者,取得合法中醫師資格的另類途徑。考試院自民國57年(1968)開辦中醫師檢定與中醫師特考後,累計共有超過二萬三千人通過檢定,其中三千多人通過特考取得中醫師資格。而中醫師檢定考試自民國99年(2010)起停辦,中醫師特考則於民國101年(2012)停辦,相繼走入歷史;依《醫師法》規定,今後所有自學中醫的應考人,都必須跟中醫系畢業生一樣取得學歷並完成實習,才能報考中醫師高考,也唯有取得中醫師,才能開設中醫診所,因此種杏中醫診所也在第三代洪金興中醫師過世後,更改為蔘藥行。

【第五代】洪崇仁

民國82年(1993)出生,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有基礎德文、英文等語言能力,目前就讀中山大學社會所,以社會學及人類學觀點研究爪哇藥水科學化,未來規劃往醫療人類學發展。

家傳藥譜與傳統水藥

      傳承百年的中藥世家,除了是從事中藥販售外,仍然具有煉丹,製作藥膏、藥散、藥丸的能力,這都是世代相傳的經驗累積,而且都有筆記整理成藥譜,流傳下來,如今製作器具日新月異,將製程大大縮短,不過依舊遵循古法煉製,目前傳承百年的藥譜也正在整理中。
       
      洪家祖傳藥譜所記載的這些傳統中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水藥」,必須要用水熬煮、煎熬、濾渣,過濾後才能服用,也是國人早期所熟知的中藥,如今因為醫藥法的關係,產生了諸多限制,使得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正在無形之中慢慢流失,現今的中醫診所大多開立藥廠所製造的科學中藥,不願意開立傳統中藥,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坊間的中醫師,對於民間的草藥和中藥材,這類的野知識也不如中藥房老闆熟悉,還必須特別登門請教。
 
【註1】北門口 : 清朝古地名,大約在現今忠孝路和林森東路交叉口附近。

【註2】大街 : 清朝古地名,嘉義城中最熱鬧的市街,就在城隍廟前,故稱為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