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慈愛診所現為提娜多咖啡館進駐經營(黃虹瑜拍攝)
慈愛診所黃磘醫師掛牌(黃虹瑜拍攝)
慈愛診所(黃磘故居)內部狀況1(郭盈良拍攝)
查看更多照片

慈愛診所

108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建築興建於昭和5年(1930),民國35年(1946)由黃磘與黃端雅醫師購置為居家及醫療空間使用。現已歇業,醫館空間出租使用中。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慈愛診所的創設源起
       
      慈愛診所的創辦人黃磘醫師生於大正9年(1920),自嘉義中學畢業後,便前往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部求學,在校期間結識了當時就讀帝國女子醫學專門學校的妻子黃端雅醫師(原名王端雅,與黃磘醫師同齡)。兩人結婚後選擇留在日本行醫,後因二次大戰結束,於民國35年(1946)回到臺灣,並於省立嘉義醫院擔任產婦人科(婦產科)醫師,隨後創立慈愛診所。
 
接生方式與婦產科專業時代的演進

      那個年代,受過完整的婦產科專業醫學教育訓練而執業的婦產科醫生僅佔少數。日治中期,雖有開辦私立助產婦學校及產婆講習所,畢業後可透過官方考試,取得經地方長官許可的合格證書後,從事助產婦相關工作。但當時臺灣傳統婦女一方面受到禮教的影響,另一方面生活貧困且民風較封閉,生產時仍習慣找村里間未受過專業醫療訓練的產婆或生產過的婦女協助接生,致使婦女因生產而死亡的案例佔婦女死亡率的大多數。因此,臺語俗諺形容婦女生產如「一腳踏在棺材內」,或是「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藉此描述婦女如果生產順利,就能在坐月子時喝燒酒雞調養身體,但若生產過程不順利,則以四塊板形容棺材,比喻可能死亡的風險。
       
      戰後初期的嘉義市婦產科醫院數量仍不多,且能夠提供較為寬敞的診療空間待產的診所醫院更少,位於嘉義市公明路東市場旁的慈愛診所,提供了產婦和患者醫療的需求與服務。慈愛診所的建物興建於昭和5年(1930),原為民居住宅,後由黃磘與黃端雅醫師於民國35年(1946)購置為居家及醫療空間使用;黃磘醫師於民國58年(1969)不幸猝逝,家人將醫館空間保存完善,後來騎樓部分租給市場攤販使用。
 
老醫館建物的保存串起居民的記憶連結
       
      建築外觀仍可看見原診所保有的歷史痕跡。建物是一棟三開間磚木造二層瓦頂街屋型建築,一樓磁磚洗石子及花磚裝飾的作工精美,二樓為醫師居住空間,雨淋板、鍛造露臺欄杆為其特色,內部空間以檜木造為主,更添價值。一樓前方做為診察室、藥房及開刀房,後院為病房、產房使用,附帶公共廚房及浴室使用,以便住院待產的家人能夠在此打理生活與就近照護,此處設置的後門,能區隔出診所的看診空間、醫師居住空間及病患短暫居住空間等。
       
      訪查過程曾訪問了居住醫館斜對面,現已九十多歲的老阿嬤,雖然阿嬤許多事都已經遺忘,但提及慈愛診所時,老阿嬤隨口說出「記得慈愛啊!醫生好像很早就過世了…」淡淡的一句,也令人感受到醫館在街坊鄰里的記憶,曾經成為許多人的回憶片段,即便可能年歲已高。另外也巧遇了居住東市場附近,現年七十多歲,曾獲頒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的林輝南先生,他提及慈愛診所就當時一般市井小民而言,是一間規模大且昂貴的醫院,也是大戶人家,從入口處設置的兩道門可看出,正所謂的龍門入、虎門出之意。此外,特別的是進入診所大廳內,左側靠近問診處的後方有一間和室的榻榻米隔間,推測有可能是醫師午睡片刻休憩的地方。
 
咖啡館進駐延續空間的活化機能與在地故事
       
      目前建物內部租給「提娜多咖啡館」進駐經營,不過僅一樓對外開放。據提娜多咖啡館老闆蔡誠傑描述,民國104年(2015)就曾來看過這棟老房子,當時並沒有進入內部,所以沒有決定租下此空間。事隔兩年,在民國106年(2017)決定租下這幢老房子開設咖啡館,由於房子保存良好,雖然內部格局的小隔間空間多,可容納的座位較被侷限,但他重視的是喝咖啡的氛圍,老房子有它自然散發出的場域氣氛和故事。而屋主亦希望保留建物的主結構和室內隔間,不破壞建築原有的歷史痕跡,當時能夠順利租賃此空間,是因為咖啡館老闆允諾保留建物內外觀,盡可能維持風貌為原則,且僅將壁面局部微整修的共識下,得以讓老醫館的舊空間有了新生命,也能夠讓故事延續下去。室內隔間多以隱藏式包廂的形式呈現,反倒也成了咖啡館的特色與味道。

      咖啡館老闆蔡誠傑提及在整理老房子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清潔」,因房子內部塵土太厚,與另一合夥人兩人一起分工進行。一個小地方就要分好幾桶水來回擦拭三、四回,洗刷完地板後室內濕氣變得更重,清洗完後必須再開除濕機連續除濕多天,光是清潔的這一個環節就將近耗上二十天左右完成。
       
      此外,室內的微整修部分為了能夠安心確保維護老房子,也是由老闆親自上陣,老闆表示如果委外施工,很難確保每一塊區域的施工品質和每一個師傅的施力、整修的細節,譬如在進行木頭柱子鑽孔固定的施工時,以考量不傷及老屋木頭的鎖螺絲方式進行。因為釘釘子和拔釘子都可能會讓木頭碎裂和缺角,傷害建物內部。而咖啡館的壁面僅是採用自黏式壁紙貼上,而不做牆面的大面積釘製工程。老屋的整理清潔與微整修,約施工一個月完成。從這些細膩考量的角度,可見老闆對老屋的維護與用心。
       
      在咖啡館裝修期間、還未對外營業之際,老闆蔡誠傑描述許多附近居民紛紛前來關切,詢問此店何時開張,而巧合的是老闆的某位好友就是在慈愛出生。老闆在整理房子時,發現保留了一塊黑色木頭,上頭雕刻著「醫學博士黃磘」字體,並噴以黃金底漆,當這塊老醫師的掛牌拿至手上拍攝時,彷彿看見黃磘醫師的光芒乍現於醫館內,而在此發生的種種故事,彷彿使建物與歷史有了連結,也牽起人們對舊時老醫館的回憶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