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春診所
107年閱讀嘉義市老醫館
1958年由陳良鈅醫師所設,曾購置嘉義市第一輛救護車,供病人轉院使用。現今為劉里長雞肉飯。
醫館故事
陳良鈅醫師於1916年在嘉義梅山瑞里出生,就讀於小梅公學校(今梅山國小),並於1931年畢業。後讀過台灣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與柏齡外科醫院的開業醫師蔡柏齡、順天堂製藥創辦人許鴻源為同屆友人。
從台灣嘉義農林學校畢業之後,陳良鈅在1938年考取台南州生毛樹公學校(今瑞里國小)的「教員心得」,在校內一邊擔任教職人員、一邊準備司法官考試,但因看見自己的家鄉缺乏醫療相關資源,不忍親友遭受病痛時無法就近求診、接受治療之苦,毅然決然選擇學習醫術,改以考取醫師資格為目標。
1943年,陳良鈅醫師通過了「乙種醫師實地試驗」,並前往馬偕醫院實習,累積經驗後,返回梅山擔任公醫,照顧家鄉的病患。陳醫師既是服務於梅山的醫生,也是出生於梅山鄉的第一個醫生。戰後,陳醫師於奮起湖開設仁和診所,每天往返於梅山及奮起湖之間,除了診治梅山鄉的病人,也為奮起湖的居民服務,致力於偏鄉醫療。
1958年,陳醫師在梅山鄉的醫療境況稍有改善之後,改至嘉義市執業,於吳鳳路(今郭文吉神經內科診所)開設再春診所。診所的位置經過兩次遷移,約1971年遷移至文化路嘉義戲院(今西堤牛排)旁,直至1974年才遷移至公明路現址(今劉里長雞肉飯)。
陳醫師精通中、西醫,除了以西醫的技術及方法來診治病人之外,還有學習中醫的方法,為病人把脈診斷,並研究漢藥配方,雙管齊下,為病患提供全面的診療服務。每天約有一百二十人前來看診,每天早上從八點半看診到半夜十一、二點,僅於中午及晚上用餐後休息片刻。
再春診所在1974年遷移至公明路之後,購置了嘉義市的第一部救護車,並請兒子陳勝涵擔任救護車司機,提供病患轉診及運送臨終病患回家的服務。雖未涉足緊急救護領域,但也充分展現了體恤病患疾苦的大愛美德。再春診所也時常配合政府的衛生政策,協助嘉義衛生局施打疫苗,每年一到施打疫苗的時間,診所門口都會排著長長的人龍,不分男女老少一一等待疫苗接種。
陳良鈅醫師對種植果樹特別有興趣,也與家人一同經營水果生意,也因此再春醫院於公明路開業時期,診療空間的後方常常都會有幾位員工,忙著運送水果及裝箱,與診治病人的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
1991年,陳良鈅醫師因年事已高,於七十五歲歇業,回歸田野,種植自己喜愛的果樹,與閒雲野鶴為伴。公明路現址也轉手出售予林外科,從原來的木造結構建築,改建為鋼筋水泥大樓,以作為林外科的南棟醫療大樓使用。林外科歇業後,則改由劉里長火雞肉飯承租為店面使用。今天我們只能從接鄰現址兩側的木房子,猜測當時的建築結構,並透過雞肉飯門口絡繹不絕的遊客,來想像當時熱鬧的看診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