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芳來齒科最一開始開設於中正路230號,目前已經改建。 來源:陳奕達
黃芳來擔任佛教會理事長照片。 來源:嘉義佛教會
1946年,芳來齒科再次搬遷至中山路211號位置,位於古文堂刻印店隔壁,原始木造建築,尚可見當時樣貌。 來源:陳奕達
查看更多照片

芳來齒科醫院

109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芳來齒科醫院由黃芳來開設於1929年,因醫術精湛吸引了眾多臺、日病患前來就診,黃醫師晚年篤信佛學,致力於佛教社群推廣。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作者:林曉安

黃芳來於1900年1月2日在嘉義西堡嘉義街北門外出生,父黃猷及母劉甜,共育有三子二女,黃芳來為家中長男。1912年,黃芳來入讀嘉義第一公學校(今崇文國小),在1917年畢業後前往臺中繼續就讀於臺中中學(今臺中一中),1921年,中學畢業,並回到嘉義第一公學校就教,服務四年。

1926年,黃芳來醫師前往日本學習,本來黃芳來醫師打算去日本學習書畫藝術專業,但家人卻建議學習醫術,最終前往了東京日本齒科專門學校就讀,並於1929年學成歸鄉,在大街東市場的東北邊(嘉義市元町三之目62號,今中正路230號)開業「芳來齒科醫院」,生意日勝一日。

1937年,黃芳來為了照顧剛從日本齒科專校畢業歸來的三弟黃居清,把當時生意如日中天的店面讓給了三弟。而三弟為了感謝兄長黃芳來,將重新開業的醫館取名為讀音與「芳來齒科」相近的「蓬萊齒科」。黃芳來自己的診所則搬遷至大通(今中山路)上臺灣銀行嘉義分行的對面,由於芳來和蓬萊的口語讀音相近,導致後來有很多病患,因為搞錯了這兩個地方,而鬧出了許多笑話。

當時,大通商店街上有許多店鋪都是由日本人經營,因此店面較大;而二通(現中正路)商店街則幾乎都是由臺灣人經營,店面較大通小一些,但卻比大通更熱鬧。芳來齒科位於大通接近中央噴水處,也鄰近二通西市場,在地理區位上可以說是大通、小通、日本、臺灣人通吃,因此,不論是臺灣人或是日本高官,都時常慕名前來看診,黃芳來醫師因而透過看診結交了許多好友。

黃芳來醫師的醫術在嘉義地區頗負盛名,有許多日本人會特意前往芳來看完牙齒後才回日本,而診所遷至此處後生意更是優於東市場,是芳來齒科的黃金時期。但在1945年時,因受美軍轟炸所波及,嘉義市區的精華地段從火車站到中央噴水池,全部夷為平地,芳來齒科也無以倖存,但所幸家人無傷亡,後來日本投降,戰爭結束後,他曾受聘為日產接收委員,但由於黃芳來醫師不貪取的個性,他選擇繼續租屋,而不接受日產店面。

黃芳來在1920年與蔡嫻女士結婚,共育有一男三女。其子黃渭璜克紹箕裘,前往日本就讀醫科。1946年學成歸來後,父子一起經營芳來齒科。當年底,其好友陳宗惠醫師,將其內科診所隔壁(今中山路211號)提供芳來齒科繼續開業使用,最後因陳醫師逝世,其日籍妻子要返回日本前,黃芳來才在1965年購置該址。

1968年,黃芳來受聘於虎尾糖廠兼任牙醫師,但在1974年起兒子黃渭璜醫師去到日本擔任公立醫院齒科醫師,直至1989年六十五歲時才退休回臺,這段期間黃芳來醫師必須獨自經營芳來齒科,因此辭退了虎尾糖廠的兼任醫師,並在1978年選擇退休,安享晚年,最後於1982年逝世。

除了在醫界的聲譽之外,黃芳來對於藝術字畫也展現了極大的興趣。從他任職於嘉義第一公學校時,一則1922年的報導當中,可以看出他在就讀臺中中學時,在藝術方面就已展露頭角,但由於家人無法理解其藝術天賦,身為長男的黃芳來,因而走了一條與藝術完全無關的道路。雖然黃芳來在日本求學時期不能選擇自己喜愛的科目,但是對於藝術的興趣卻一直沒有稍滅,一直以來都有持續畫畫,並且在退休後潛心研究山水畫作。其畫作之水平足以媲美專業人士,但因其行為做事低調,故鮮為人知。此外,黃芳來醫師還有參與其他公益團體,如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嘉義縣支會常務理事、臺灣省私立嘉義仁愛之家常務董事等,也在1969年當選為嘉義市「好人好事代表」。

黃芳來亦篤信佛教,他與梅村醫院的梅獅醫師等人,於嘉義佛教學會中也有相當的貢獻。黃芳來醫師在1951年創組中國佛教會臺灣省嘉義縣支會(今嘉義縣市佛教會),在1956年通過改選繼任第三屆理事長,連任六任,直到1969年成為名譽理事長為止。在擔任理事長的十三年間,黃芳來積極爭取佛教會設址,其中戰後被嘉義縣總工會佔據的日本佛教聖德宗「法隆寺」(今民權路308號)即為先前的佛教淨地,他致力於收回此地,費盡苦心令佛教界至今仍感激不已。他也致力推動社群內的活動,經常會舉辦一些教學班,如珠心算、插花班等,並經常與其他不同的寺院交流,在佛學上貢獻良多並為人稱頌。黃芳來的生命如同許多臺灣人,因現實的種種考量與環境因素,而無法選擇自己一開始想要的道路,但我們依舊順命甘飴,在社會的框架中悠遊,塑造自己的認同,繼續在有限的生命中修行、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