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藥局
107年閱讀嘉義市老醫館
日治時期由何寄生藥劑師所創設,後由其子何瑞章先生接手經營。1952年完成整建,現為後代開設之翃昇有限公司。
醫館故事
這棟老屋是漫步於二通(中正路)街上絕對無法錯過的老屋。它是嘉義藥局,由藥劑師何寄生所創設,後由其長子何瑞章接業。現今為後代何啟正所開設的翃昇資訊系統整合公司。
何寄生1902年出生於嘉義郡新巷庄(今嘉義縣新港鄉),約1920年代赴日求學。學成返台後,與妻子搬遷至中正路現址開設藥局。根據營業(稅籍)登記資料查詢結果可知,嘉義藥局登記設立於1927年九月,而當時嘉義市的藥局數量並不多(註:1932年時嘉義市僅有五間藥局)。
約1950年代,由何寄生長子何瑞章接繼經營藥局。何啟正回憶以前過年時,一家人在後邊屋子裡圍爐著,但父親(何瑞章)仍會打開前面店鋪的大門,他曾詢問過父親為何要這麼做,父親表示即使是過年也還是可能有客人需要服務。
1996年何啟正自美返臺,照顧父親,同時也力勸年紀大的父親歇業退休,不要老是在家顧店;1997年嘉義藥局歇業,藥局內部空間轉為何啟正所經營的翃昇資訊系統整合公司使用。
由於早期藥物並無固定比例與劑量之完成品,皆係藥師自行調劑、配製而成,因此家裡有流傳三套配方,分別是治療燒燙傷、筋骨、皮膚病(香港腳)。何啟正表示,在藥局結束營業後,偶爾還是會有老人家跑進來,直嚷著要買那些獨家配方,但也只能苦笑著向對方說明現在為電腦公司,已經不再販售藥方。
嘉義藥局的建築興建於戰後的1952年,為兩層樓鋼筋水泥及木構造混和建築。由於位於路口轉角,建築的立面裝飾講究,可區分為兩大元素:其一為水平道路方向的屋頂山牆線條、深出的庇簷、短淺的陽台女兒牆;其二是圓形、方形、菱形等幾何造型的門窗,像是五線譜間的一顆顆音符。兩組元素組合成嘉義藥局豐富立體而有點拙趣的立面表情。
從戰前昭和時期,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開始流行臺灣,打破了西洋歷史主義的美學規律。官方的公會堂,到地方的戲院,再到店面商號,無不採用這種輕快活潑的樣式,也象徵工商社會的甚囂塵上。然而,戰後國民政府興建的臺灣建築,逐步進入現代主義及中國風格混和的時代;嘉義藥局的建築,反而說明了,民間繼承日治時代的風潮,並嘗試修正,更符合臺灣審美。
因此從嘉義藥局的外觀立面,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樓是做生意單純的騎樓店面,二樓轉角陽台凹入,猶如漢人古厝神明廳,有著對稱的門窗,並以西洋柱來加強儀式性。事實上,二樓內部空間反而是人稱「和-洋並置」的日式住宅,有西洋風格的房間,也有榻榻米的座敷(和室)。這些建築元素的混合,說明了走過日治時代的台灣士紳,在戰後繼續進行文化上的交融與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