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嘉義市老醫館

1939年,林朝乾(後排中央立者)於彰化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時與護士合照。 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
林朝乾醫師於1922年取得之醫師免許證。 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林朝乾(二排左一)曾於1927年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 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
查看更多照片

十全醫院

109年嘉義市老醫館故事撰寫
十全醫院由林朝乾醫師開設,林醫師為虔誠的基督教徒,曾多次協助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務,畢生行醫救人,為上帝奉獻。

醫館簡介

醫館故事

作者:陳小玲

1901年5月23日,林朝乾於嘉義出生,為林守義以及李月的次子,其父早逝,由母親扶養成人。林朝乾自幼聰慧,也因母親為虔誠的基督徒,在家庭的教誨下,培養出堅定的信仰。林朝乾自嘉義公學校畢業後,考入臺南長老教中學校(現長榮中學),當年嘉義只有四人順利錄取,其中包含日後開設萬德醫院的盧萬德醫師。中學畢業一年後,林朝乾更考入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在學期間擔任醫專青年會會長。

 

盧萬德曾於其撰寫之〈故林朝乾長老小傳〉中提到,就讀醫專時,林朝乾的成績時常名列前茅,也總是熱心助人,曾集資救助家境貧窮的學生,使其免於為生存放棄學業。1922年從醫專畢業後,林朝乾先在嘉義醫院服務,後於嘉義大街(今吳鳳北路)開設十全醫院。1926年,林朝乾至東京日本醫學專科學校進修,取得醫學士學位,回臺後先前往彰化基督教醫院任職,再返回家鄉租用北門町五之一百六十番地(今中山路253號)繼續執業。據盧萬德描述,林朝乾的醫術精明,救人性命難以計數。

1939年,由於日本瀰漫反英風潮,外國宣教師受到嚴重威脅,使得英國宣道會要求所有外籍宣教師立刻撤離臺灣;外國差會對於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援助也於此停止。在此背景下,林朝乾接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第六任院長,除盡力侍奉宗教,更在艱困的經營中,仍免費治療貧窮無依者、給予病人妥善照顧。也在擔任院長期間,於1940年完成彰化基督教醫院沿革文獻整理,現仍保存在彰基院史館中。1941年,林朝乾才卸下彰基院長的職務。卸任院長多年後,英國醫生蘭大弼(Dr. David Landsborough IV)曾來拜訪林朝乾,並提及彰基醫院的重建。聽聞此事,林朝乾立刻打開家裡的保險箱,將所有的現金用布包好,交至蘭醫生手中,使其深受感動、重燃推動重建彰基醫院的信心。

1941年,林朝乾從彰化基督教醫院返回嘉義後,租用了元町五丁目四十五番地(今中正路350號,舊彰化銀行),繼續開設十全醫院,最後才在今中正路335號處,購置店面看診。

林朝乾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曾於醫師會擔任役員,也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嘉義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及理事、嘉義縣醫療合作社理事、私立博愛救濟院董事、嘉義盲人中心董事等。此外,其積極投入宗教信仰,曾任嘉義東門長老教會長老、國際基甸會嘉義分會會長等。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林朝乾曾救助一群被囚禁在嘉義公會堂的病人。雖曾遭人勸阻,但林朝乾見其發燒、生病,即拿著醫務包前去照護;最終卻受到誣告,被押進監牢。在妻子日夜奔走下,透過人脈與大量的金錢,才終於將林朝乾保了出來。其孫女林珍格撰寫的〈我的阿公〉一文即描述,歷劫歸來後,林朝乾變得更加沉默,許多親戚選擇到海外,同時也建議林朝乾應該要一同離開臺灣;然而林朝乾卻因其對臺灣的感情,認為要留下來、要守著這個地方。

林朝乾晚年搬回番社口住所處,繼續看診醫治病人,最後在1960年逝世。教會與信仰的力量在歷史綿延下,也不斷看顧各個時代的心靈。林朝乾之妻陳全員,為開設英安堂醫院的陳老英醫師三女,林朝乾與其後代事業皆有「全」字,便是以此為由。林朝乾長子林慶秋擔任過嘉義東門教會長老,曾利用陳老英宅開設「十全幼稚園」,投入教育工作;次子林慶中,國防醫學院畢業,在嘉義開設「十全內外科」;三子林慶國曾擔任臺北第一教會長老,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院後,在臺北市開「十全小兒科」;曾孫林以理,日前於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院畢業,正全心服侍著上帝。

林朝乾後代多參與於醫療、教育以及教會等領域中,如經辦幼稚園、擔任各地教會長老等,承接其奉獻精神——就如同盧萬德對林朝乾的描述——「一位熱心服事上帝,做一個盡忠的基督徒,實行基督疼的精神的人」。